近日,旬阳新任县委书记梁涛提出“把缠访、闹访者写入县志”建议。发酵中的“信访县志门”把新书记及其信访思路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旬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康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提法欠妥当,我们错了,错了就改正……”
陕西旬阳新任县委书记推进一场整治社会风气的道德建设活动,提出“把缠访、闹访者写入县志”建议
上任三个月的陕西省旬阳县委书记梁涛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一场整治社会风气的道德建设活动。除了整顿吏治庸政懒政,他在信访工作中提出了“把缠访、闹访者写入县志”的建议。发酵中的“信访县志门”把新书记及其信访思路推上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
遭遇舆论风暴,旬阳“整风工作”何去何从?对于把重大闹访、缠访者记入县志的说法,旬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康说,“这种提法欠妥当,我们错了,错了就改正,但不能因此否定整个综合治理创新,正确的做法我们要坚持。”县委书记梁涛则表示:会总结如何在履职中做到蹄疾而步稳,用行动去实现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
“旬阳现在出名了。” 陕西省旬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康不停地挠着头,间或搓下手。自7月25日开始,他每天都要接到大量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还要抽出时间接待前来采访的记者。
作为安康市下属的一个陕南小县,这个地形像“太极”图案的地方平时并不怎么出名。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陕西媒体人坦称,自己从小生长在陕西,都没听说过旬阳。然而7月25日晚上,一条网络媒体发出的消息,把旬阳推到了全国舆论风暴眼中。
这条名为《陕西旬阳欲将上访者写入县志》的消息说,旬阳县将出台一系列办法,加大对非法缠访、闹访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让缠访、闹访者进入县志留下“恶名”。
记者注意到,这个消息援引的是6月29日旬阳政府网站的一篇文章,这篇《“无理缠访”将写入县志“有理越级访”责任倒查》的文章写道:“青史留名”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域的无上荣誉,但留下的要是“恶名”,则是把自己和家族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后,凡是我县重大缠访赴省进京访者也将进入县志“青史留名”,只不过,留下的是遗臭万年的“恶名”。
在网络上,这条消息被广泛转载,有人称之为“旬阳县志门”事件。网上几乎一边倒的是批评声。多家媒体发出评论员文章对此进行观点鲜明的批驳。
“我们有点眩晕了。”陈康说。最近一周,他每天都要加班,应对这起舆论风波。
“确实是我们错了,就改正”
“梁书记口头提出把闹访者、缠访者写入县志,更多的应该是对闹访者的一种警告,并不见得就会真正实行。”
30多岁的陈康瘦高,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憋屈”,甚至“有点委屈”。“把闹访者写入县志只是书记在会上的一个提法,并没有实施,如果说这种说法有欠妥当,确实是我们错了,我们就改正。”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把闹访、缠访者记入县志的说法最早由新任旬阳县委书记梁涛在今年6月23日的县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梁涛在提到要打造法治德治强县、整治社会风气时,提出要在全县范围内树立正反典型,“县志办要将这些正反面典型分别汇集成册,记入县志。”,“今后凡属重大缠访赴省赴京上访的,由县人大启动重大信访人民公开听证程序,对确属‘扯皮’、无理缠访的,经听证后继续上访的确定为旬阳‘老扯’、‘麻名儿’、‘燃筋头’,并记入旬阳县志。”
“老扯”、“麻名儿”、“燃筋头”是旬阳当地土话,指不讲道理,无理取闹者。
旬阳县信访局局长赵敏绪说,实际上,梁书记在县委扩大会的讲话中,对信访工作讲了很多,并提出了多项颇具创新的建议。而把缠访者写入县志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点。而这个小点就被放大了。
赵敏绪说,他的理解,是梁书记重视信访工作,也在思考相关的办法。而实际上,对于屡教不改的闹访者,信访部门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对应办法,工作非常被动。梁书记口头提出把闹访者、缠访者写入县志,更多的应该是对闹访者的一种警告,并不见得就会真正实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375888.cn/news/guonei/2015-08-10/28593.html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