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位至〝国家主席〞的中共元老刘少奇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打翻在地。而一向以毛泽东〝马首是瞻〞的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突然一改自己过去维护毛权威的原则,公开与毛〝对着干〞,是刘、毛二人交恶,而终至走到〝你死我活〞地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共识网》7月21日发文揭开了当年刘少奇公开叫板毛泽东的台前幕后。
唯毛泽东马首是瞻的刘少奇
据《共识网》发表的胡鹏池文章《为什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胆子大?》讲述,刘少奇在文革前在各方面都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办,即使有时自己的主张与毛泽东发生冲突时,刘也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唯毛泽东的主张是从,唯独在〝七千人大会〞上是一个例外,刘少奇在会上会后一再对抗毛泽东的主张,说了很多令毛泽东不高兴的话。
刘少奇对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在中国的全国性粮食短缺和饥荒如此评价:〝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个问题,现在不讲,将来要讲;活着不讲,死后要讲〞;〝人相食,你我是要上书的〞。
事实上,对于〝大跃进〞,一贯唯毛泽东的马首为瞻的刘少奇当初是拥护的,甚至庐山整彭德怀,他也是〝积极分子〞,著名的〝信阳事件〞也是由刘少奇负责处理的。所有这些历史上重大的左倾事件,刘表现出来的立场与观点与毛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刘与毛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毛是〝所有这些‘祸国殃民’的臭玩意儿〞的原创者,刘是胁从者与执行者。尤其〝大跃进〞,刘少奇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甚至也是一个〝推手〞。〝大跃进〞造成的灾难,刘也有不可推卸、不可逃脱的责任。
例如:1958年9月10日至11日,刘在河北徐水县视察,当他听到有人说,给山药灌狗肉汤,亩产可以收120万斤时,刘即说:〝那么作真有效果吗?哈哈!你们可以养狗啊!狗很容易繁殖吗!〞(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刘居然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一反常态大胆揭发所有人都回避不提的真相呢?
下乡调查促使刘少奇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1961年1月14日-18日,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议总结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于是,广州会议后,4月2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带了妻子王光美、机要秘书刘振德,一行三人,轻车简从,一杆子扎到底,在湖南省进行农村调查。
文章表示,1961年刘少奇的〝湖南农村调查〞轻车简从,他不允许随行人员到县上去〝打前站〞或给县委打电话〝打招呼〞。
4月1日,从广州到长沙后,召集工作组开会,硏究调查内容和方法,确定与地方合起来组成工作队,刘说:下去以后你们不要再叫我主席、首长或少奇同志,只叫我刘队长。
这次调查的原计划第一站是老家宁乡,但4月2日上午刘少奇临时改变主意,在离炭子冲16华里的王家湾住下来。刘少奇在王家湾万头猪场的保管室里住了六天六夜,走访农民,听取汇报,查看生产。
据后人回忆,当时刘到这个王家湾〝万头猪场〞时,这里只有两头猪。刘随后在这个名不副实的万头猪场里,召开了下乡后的第一次座谈会。由于这里的干部对社员们还没有来得及布置说瞎话,所以一捞家常,那些老农民们什么话都说了。说起〝万头猪场〞没有猪,老乡们说人吃不饱了,那有粮食去喂猪;猪都吃不饱,也就不怀崽了。那个妇女也一样,就是两个乳房都瘪了。
刘少奇终于听到了几句实话
为了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况,刘少奇选择了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行调查。
4月12日到30日,刘在天华蹲点调查18天。到天华的第二天召开干部会,刘亲自主持会议,大队党总支书记彭梅秀及其他干部共11人参加。座谈会上,刘出了一些题目,如公共食堂问题、分配问题、粮食问题、社员住房问题,要求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讲话,一点顾虑都不要,一点束缚都不要,愿意讲的都讲,讲错了也不要紧,不戴帽子、不批评、不辩论〞。
但大队党总支书记彭梅秀瞒上压下,她事先早已召开了生产队长和党员会议,统一汇报口径,彭本人对刘不仅〝报喜不报忧〞,而且当面撒谎,矢口不谈全大队1000多人中有100多人患浮肿病的事实。
刘少奇的官比彭梅秀高出十八级,但县官不如现管。你刘主席官儿再大,你不是还得走吗?你走了后,咱们不是还得听彭书记的吗?老百姓都是这样一种心理,所以彭的封锁就很有效,官员们还是按习惯讲形势大好,刘听得实在不耐烦。
4月15日,刘少奇拒绝当地官员陪同,直接到施家冲生产队。上午,他仔细察看了生产队的食堂,下午请来在田里干活的八位社员,老、中、青和妇女各两人,他们都是赤着脚来到大队部开会。刘给男社员们每人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王光美给每人端上一杯清茶。
刘表示要听大家的真实意见。社员们开始都很紧张,有一位老农民紧张得把香烟掉到了地上,刘去帮他捡起来,又用火柴重新给点上,并请他发言。社员们终于说出了久藏在心底的话:〝公共食堂不好,吃不饱;肚子不饱,懒得积极;大个小个一样记分,一样吃饭,不愿积极;技术高低不分,不愿积极。平均主义,做事难得来劲,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自留地取消了,家禽、家畜消失了。〞;〝我们11户人家的食堂喂一年的猪,没有以前一户喂的多,从前满月猪仔可以长到40多斤,现在喂一年还不到40斤,是啥道理?没有米汤、没有糠、没有菜、没有杂粮。〞;〝从前好,从前分散住,私人可喂猪、养鸡、种菜、种杂粮,吃得饱,现在住一起,这些东西绝了种,饿肚皮。我看还是分散住,分散吃好……〞
小学生写标语:〝我们饿肚皮,全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
宁乡县花明楼公社小学四年级10岁学生萧伏良,爸爸被公社调去修水库,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妈妈又得了浮肿病,躺在床上走不动。为了吃顿饱饭,他到公共食堂打饭时就悄悄多拿了一钵饭;还写了一张〝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的白纸条,贴在路边电线杆上。〝案子〞很快就破了,定性为反动标语、现行反革命行为,要把他挂牌游乡坐牢房。
其实,刘少奇在炭子冲早晨散步时,已经亲眼看到了这张纸条。案破了,他对工作人员说:写这种东西,只是反映了群众的一种意见,一种情绪,算不得是反动标语。
接着,刘少奇又派人把这个小学生找来,笑着拉到身边问:〝你说说心里话,为什么要写那张纸条呀?〞
孩子讲了妈妈的病情和自己的委屈。刘少奇又问:〝你说,公共食堂好不好?〞孩子说:〝好个屁!背时的食堂,害人的食堂,砍脑壳的食堂!〞
刘少奇听罢笑了起来,对周围工作人员说:〝好了!这恐怕是我们下乡以来听到的最没有蔽掩的真话了!〞
刘少奇的故乡之行
5月3日傍晚,刘少奇回到22岁前离开的老家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他没有住公社事先准备好的房子,而是一头住进了自己家的老房子。回老家是他调研的最后一站。
5月4日,他请来小时候的朋友黄端生,叙旧聊新。刘在大门口迎接,王光美扶着得了浮肿病的黄端生进来。黄端生把全村患浮肿病的人一一数出,而且断定,干部〝五风〞是根本病因。刘还在亲自探望了很多浮肿病人后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公共食堂再办下去会人死路绝。
5月8日,刘来到赵家冲,看望大姐刘绍德。发现家里的坛子有盐无油。姐姐对他说:〝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总要给人家饭吃呀!〞
外甥女鲁新秀告诉刘说:〝舅舅,我们所在的那个食堂,这两个月就死了11人,我父亲就是因为吃糠粑粑拉屎不出来憋死了的。〞
接着,刘就在鲁新秀的带领下,看望了几家农民,掀开他们的盐罐、米坛,看看锅里都烧的什么饭。
5月15日,刘少奇结束了长达44天的湖南调查,他带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带着〝两年内不改变,你们就扒我的祖坟〞的毒誓离开故乡,回北京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
于是,有了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放胆一搏。当年从此他也再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乡。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