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平顶山新闻(停止更新 逐渐删除) > 正文

焦点访谈曝光郏县“忽悠团”坑农害农 牛兴牌智能缓释肥是虚假肥料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8-09 18:21:00

 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危害巨大。这样的事媒体没少报道,农民朋友对这种不法勾当的警惕性也不断在提高。不法分子为了继续获得暴利,也不断翻新欺诈手法。最近,河南郏县就有不少农民又上了一次大当。

在河南省郏县薛店镇,盛夏时节,田野中本该是处处葱绿,村民周许承包的田地里却满是枯萎的果树,轻轻一捏,树叶就变成粉未。周许说,眼前这些是今年春天刚种下的桃树,已经死了两个月,损失了大概300多棵树,4万多元钱。

CCTV-1《焦点访谈》曝光:坑农害农的“忽悠团”骗局

周许去年刚从外地打工回来,贷款承包了70亩土地种果树,眼下他连补种树苗的钱都没有了,每天只能这么无奈地等待。遭遇意外的不仅是周许一家,同村的肖志强听说记者来了,特地把记者领到了他家的葡萄地里。正是葡萄即将成熟的时候,然而记者看到,到处是枯萎的枝叶和果实,这些也是两个月前刚挂果时死亡的。肖志强说,他家20亩葡萄受到影响,损失在20万元以上。

除了桃树、葡萄,出现问题的还有花生、芦笋等经济作物,甚至连玉米这样的大田作物也受到了影响,问题都是出现在两个月以前。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村民们说,这是因为地里都使用了同一种肥料。周许说,导致桃树死亡的是今年5月份购买的一批化肥。在一位村民家中,记者见到了还没有用完的这种化肥。

这位村民是种了几十年地的种植大户,购买了这种总共20吨化肥后,觉得味道不对,他试着用了一些在玉米上,玉米苗受到了影响,他没再使用,化肥也就留到现在。村民们说,发现问题后,销售化肥的人员还在陆续向村里运送化肥,他们拦住了这些人,想要个说法。

这些人中的王长根是化肥经销商,村民们说,出现问题的化肥就是他负责销售的,但由于当时没有任何证据,僵持了一阵后,对方还是离开了。村民们随后向执法部门进行举报。6月8日,村民们拿到了检验报告。村民赵发五告诉记者:“他(执法人员)说化肥不假,不假就是含氮。我说不假,他可叫的是智能缓释,他说那也就是虚假宣传。”

记者仔细查看这份检验报告,氮含量一项显示合格,在标识一项注明:微量元素含量无法通过验证,产品名称中使用了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以错误、引人误解的方式介绍肥料,结论为不合格。

如果并不是假化肥,仅仅是标识不实夸大,那村民们的苗木死亡又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按照包装袋上地址找到了这家化肥厂--内乡县壮田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生承认,郏县村民们使用的这批化肥确实是自己生产的,包装袋、品牌也确实是自己企业的,不过这批化肥并不是包装上所说的智能缓释肥,更不能用于果树等经济作物上。

张国生说,郏县村民们使用的实际是低端的氯化铵肥,使用一公斤氯化铵比在土壤撒一公斤食盐带入的氯离子还多,通常只能用在南方水稻种植区。虽然也可以用在玉米上,但郏县等地今年干旱少雨,玉米种植上都必须严格限量使用。现在把它当成智能缓释肥,用在果树、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上,必然导致作物死亡。那么这种肥料怎么卖到了郏县村民手中呢?张国生说:“当时有个往我厂里送货的司机 叫王长根,他说自己使的,给我便宜点。我就使用这包装给他做了个百十吨化肥。”

在张国生这里,记者又一次听到了王长根这个名字,也就是给郏县村民卖化肥的这名男子。张国生说,王长根今年5月份找到他,要求订制一批肥料。而自己在接手这个化肥厂之前,厂内留下了一批这种包装袋,质监部门认定标识不合格,已要求停用。王长根说订制的肥料是个人用,张国生就将氯化铵灌装进这种包装袋,以每吨620元的价格卖给了王长根。王长根和农民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印章是伪造的。

张国生告诉记者:“他自己弄个公章,刻个公章,说是厂子里的,我厂搞宣传促销的,我就我自己一个,我也不出去卖货,我也不搞宣传促销。”

现在看来,这名叫王长根的男子从化肥厂以620元一吨的价格,购买了氯化铵肥后,以2600元的价格转手在郏县进行了销售。他又是怎么把这些化肥高价卖出去的呢?村民们回忆了当时购买化肥时的场景。

河南省郏县薛店镇吴村村委会主任吴昊锋说:“说是开会学习,学习种玉米咋种, 招呼几个种地大户,我说可以啊。”赵发五说:“找上我的门,说是国家的扶贫政策,专家在这讲座呢,你去听听,他们车接车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375888.cn/news/yingcheng/2015-08-09/28569.html